192.168.1.1-路由器设置 > 192.168.1.1 > 192.168.1.2 >

第十八章、網路磁碟裝置:iSCSI伺服器

文章摘要

18.1網路檔案系統還是網路磁碟 18.1.1NAS與SAN 磁碟陣列通常是(1)主機內部有磁碟陣列控制卡,可以自行管理磁碟陣列。不過想要提供磁碟陣列的容量,得要透過額外的網路服務才行;(2)外接式磁碟陣列設備,就是單純的磁碟陣列設備,必須透過某些介面連結到主機上,主機也请看如下

 

  18.1網路檔案系統還是網路磁碟

  18.1.1NAS與SAN

  磁碟陣列通常是(1)主機內部有磁碟陣列控制卡,可以自行管理磁碟陣列。不過想要提供磁碟陣列的容量,得要透過額外的網路服務才行;(2)外接式磁碟陣列設備,就是單純的磁碟陣列設備,必須透過某些介面連結到主機上,主機也要安裝適當的驅動程式後,才能捉到這個設備所提供的磁碟容量。

  NAS(NetworkAttachedStorage,網路附加儲存伺服器)

  SAN(StorageAreaNetworks,儲存區域網路)

  最簡單的看法,就是將SAN視為一個外接式的儲存設備。只是單純的外接式儲存設備僅能透過某些介面(如SCSI或eSATA)提供單一部主機使用,而SAN卻可以透過某些特殊的介面或通道來提供區域網路內的所有機器進行磁碟存取。要注意喔,SAN是提供『磁碟(blockdevice)』給主機用,而不是像NAS提供的是『網路協定的檔案系統(NFS,SMB...)』!這兩者的差異挺大的喔!因此,掛載使用SAN的主機會多出一個大磁碟,並可針對SAN提供的磁碟進行分割與格式化等動作。想想看,你能對NAS提供的檔案系統格式化嗎?不行吧!這樣瞭解差異否?

  另外,既然SAN可以提供磁碟,而NAS則是提供相關的網路檔案系統,那麼NAS能不能透過網路去使用SAN所提供的磁碟呢?答案當然是可以啊!因為SAN最大的目的就是在提供磁碟給伺服器主機使用,NAS也是一部完整的伺服器,所以NAS當然可以使用SAN啦!同時其他的網路伺服器也能夠使用這個SAN來進行資料存取。

  此外,既然SAN開發的目的是要提供大量的磁碟給使用者,那麼傳輸的速度當然常重要的。因此,早期的SAN大多配合光纖通道(FibreChannel)來提供高速的資料傳輸。目前標準的光纖通道是速度是2GB,未來還可能到達10GB以上呢~不過,使用光纖等技術較高的設備,當然就比較貴一些。

  拜乙太網路盛行,加上技術成熟之賜,現今的乙太網路媒體(網路卡、交換器、路由器等等設備)已經可以達到GB的速度了,離SAN的光纖通道速度其實差異已經縮小很多啦~那麼是否我們可以透過這個GB的乙太網路介面來連接到SAN的設備呢?這就是我們接下來要提到的iSCSI架構啦!

  18.1.2iSCSI介面

  IP封包為基礎的LAN技術已經很成熟,再加上乙太網路的速度越來越快,所以就有廠商將SAN的連接方式改為利用IP技術來處理。然後再透過一些標準的訂定,最後就得到InternetSCSI(iSCSI)這玩意的產生啦!iSCSI主要是透過TCP/IP的技術,將儲存設備端透過iSCSItarget(iSCSI標的)功能,做成可以提供磁碟的伺服器端,再透過iSCSIinitiator(iSCSI初始化用戶)功能,做成能夠掛載使用iSCSItarget的用戶端,如此便能透過iSCSI協定來進行磁碟的應用了

  也就是說,iSCSI這個架構主要將儲存裝置與使用的主機分為兩個部分,分別是:

  :就是能夠使用target的用戶端,通常是伺服器。也就是說,想要連接到iSCSItarget的伺服器,也必須要安裝iSCSIinitiator的相關功能後才能夠使用iSCSItarget提供的磁碟就是了。

  圖18.1-2、伺服器取得檔案系統的三個來源(資料來源為註1)

  從上圖中,我們可以發現在一般的主機環境下,磁碟裝置(SATA,SAS,FC)可以透過主機的介面(DAS)來直接進行檔案系統的建立(mkfs進行格式化),如果想要使用外部的磁碟,那可以透過SAN(內含多個磁碟的設備),然後透過iSCSI等介面來連線,當然,還是得要進行格式化等動作(假設這個SAN尚未被使用時)。最後,如果是NAS的條件下,那麼NAS必須要先透過自己的作業系統將磁碟裝置進行檔案系統的建立後,再以NFS/CIFS等方式來提供其他主機掛載使用。

  18.2iSCSItarget的設定

  能夠完成iSCSItarget/initiator設定的專案非常多(註4),鳥哥找的到的就有底下這幾個:

  其實CentOS已經將很多功能都設定好了,因此我們只要修訂設定檔,然後啟動tgtd這個服務就可以囉!接下來,就讓我們實際來玩一玩iSCSItarget的設定吧!

  18.2.2target的實際設定

  從的分析來看,iSCSI就是透過一個網路介面,將既有的磁碟給分享出去就是了。那麼有哪些類型的磁碟可以分享呢?這包括:

  其實沒有那麼複雜,我們大概知道可以透過(1)大型檔案;(2)單一分割槽;(3)單一裝置(包括磁碟、陣列、軟體磁碟陣列、LVM的LV裝置檔名等等)來進行分享。在本小節當中,我們將透過新的分割產生新的沒有用到的分割槽、LVM邏輯捲軸、大型檔案等三個咚咚來進行分享。既然如此,那就得要先來搞定這些咚咚囉!要注意喔,等一下我們要分享出去的資料,最好不要被使用,也最好不要開機就被掛載(/etc/fstab當中沒有存在記錄的意思)。那麼就來玩玩看囉!

  建立所需要的磁碟裝置

  既然iSCSI要分享的是磁碟,那麼我們得要準備好啊!目前預計準備的磁碟為:

  另外,就如同一般外接式儲存裝置(target名稱)可以具有多個磁碟一樣,我們的target也能夠擁有數個磁碟裝置的。每個在同一個target上頭的磁碟我們可以將它定義為邏輯單位編號(LogicalUnitNumber,LUN)。我們的iSCSIinitiator就是跟target協調後才取得LUN的存取權就是了

  設定tgt的設定檔/etc/tgt/targets.conf

  接下來我們要開始來修改設定檔了。基本上,設定檔就是修改/etc/tgt/targets.conf啦。這個檔案的內容可以改得很簡單,最重要的就是設定前一點規定的iqn名稱,以及該名稱所對應的裝置,然後再給予一些可能會用到的參數而已。多說無益,讓我們實際來實作看看:

  backing-store(虛擬的裝置),direct-store(實際的裝置):設定裝置時,如果你的整顆磁碟是全部被拿來當iSCSI分享之用,那麼才能夠使用direct-store。不過,根據網路上的其他文件,似乎說明這個設定值有點危險的樣子。所以,基本上還是建議單純使用模擬的backing-store較佳。例如鳥哥的簡單案例中,就通通使用backing-store而已。

  initiator-address(使用者端位址):如果你想要能夠使用這個target的用戶端來源,才需要填寫這個設定值。基本上,不用設定它(代表所有人都能使用的意思),因為我們後來會使用iptables來規範可以連線的客戶端嘛!

  incominguser(使用者帳號密碼設定):如果除了來源IP的之外,你還想要讓使用者輸入帳密才能使用你的iSCSItarget的話,那麼就加用這個設定項目。此設定後面接兩個參數,分別是帳號與密碼囉。

  • 共2页:
  •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
  • 分享到:

    tags:192.168.100.

    最近更新-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CopyRight2009-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192.168.1.1 路由器设置jmqy.com